Latest News

From

to

[Latest News - Table]

舉辦地點:

Example

地址:

This is a fake address

日期:

Month - Month 2024

開放時間:

00:00 - 23:59

舉辦地點:

Example

地址:

This is a fake address

日期:

Month - Month 2024

開放時間:

00:00 - 23:59

舉辦地點:

Example

地址:

This is a fake address

日期:

Month - Month 2024

開放時間:

00:00 - 23:59

[Social Media - Table]

舉辦地點:

Example

地址:

This is a fake address

日期:

Month - Month 2024

開放時間:

00:00 - 23:59

舉辦地點:

Example

地址:

This is a fake address

日期:

Month - Month 2024

開放時間:

00:00 - 23:59

舉辦地點:

Example

地址:

This is a fake address

日期:

Month - Month 2024

開放時間:

00:00 - 23:59

主要發展參數與土地規劃

牛潭尾新發展區位於元朗新市鎮的東北面,毗鄰新田科技城,屬北部都會區(下稱「北都」)的創新科技地帶。擬議北環線主線於2034年落成後,牛潭尾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僅一站之隔,亦會與北都其他地方和市區緊密連繫。透過擬議跨境的北環線支線和興建中的新皇崗口岸,將來由牛潭尾新發展區往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下稱「河套香港園區」)和深圳會更為便捷,佔盡地利優勢。

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在牛潭尾預留用地作專上院校用途,聚焦科研領域,配合新田科技城的創科發展,推動「產學研」合作。《2024年施政報告》更指出,政府已在北都(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預留至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城」,而且亦在牛潭尾預留用地推動綜合醫教研醫院及第三所醫學院的發展。

牛潭尾新發展區將會成為一個「科教園區」。

土地用途預算

* 包括牛潭尾車廠上蓋的商住發展

主要發展參數

大學城

為配合發展「北都大學城」的願景,牛潭尾將預留最多52公頃土地發展大學城。牛潭尾的大學城將配合新田科技城和河套區的整體創科發展,包括生命健康科技產業,並與第三所醫學院及綜合醫教研醫院聯動發展,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綜合醫教研醫院及第三所醫學院

牛潭尾新發展區會預留約10公頃土地興建一所新綜合醫教研醫院。除了為北都現時及將來的新增人口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該所綜合醫院亦是一所醫教研醫院,包括教學、培訓及研究設施,以培訓專業醫護人員及進行臨床試驗和研究,配合新田科技城及香港整體的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推動「產學研」合作。

大學城內亦預留用地作第三所醫學院的校舍。政府已成立「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負責制定成立新醫學院的方向及準則。

綜合住宅社區

擬議北環線牛潭尾站附近將規劃為一個綜合住宅社區,善用新鐵路帶來的便捷,建構「15分鐘生活圈」。

自給自足的社區

除了居住空間外,住宅社區亦提供一系列的購物、休閒和娛樂設施,以及政府、機構和社區設施。滿足居民需要之餘,亦為附近大學城和綜合醫教研醫院的學生、教職員、研究人員及醫護人員提供服務。考慮到牛潭尾新發展區的發展定位,該區的房屋供應會以私人住宅為主。

藍綠公共空間網絡

休憩用地網絡會由牛潭尾站向外伸延。在主要的休憩用地旁,會設置臨街商店及消閒設施,締造開放多元的生活空間,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和滿足年輕人的社交需要。休憩用地網絡將沿着活化後的排水道向東西伸延,成為主要的行人及單車走廊。

交通連繫

鐵路交通

  • 設有牛潭尾站的北環線主線在2034年落成後,將連接現有東鐵線和屯馬線,形成一個貫通新界和市區的環狀鐵路網。未來只需約30分鐘便可到達九龍市區。
  • 透過擬議北環線支線,只需約15分鐘便可以到達河套香港園區和深圳。

道路交通

  • 除現有的新田公路外,規劃中的北都公路可貫穿北都,拉近牛潭尾與其他新發展區的距離。
  • 擬議連接新田科技城的道路,可進一步加強整個創新科技地帶的連繫。

打造大學城氛圍

牛潭尾新發展區將採納一系列的地方營造措施,以打造獨特的大學城氛圍。當中包括,建造地標和獨特的建築物、採用梯級式建築物高度輪廓、設置景觀廊和優質公共空間、締造親切共融的校園和社區,以及鼓勵步行和單車代步等。

15分鐘生活圈

採用「15分鐘生活圈」概念,透過鼓勵綠色出行,把住宅區與主要社區資源連結,營造行人、單車友善及低碳運輸的社區,並促進社區凝聚力。

多功能的河畔公園

河畔公園將融入藍綠建設,降低洪患風險,並提升環境可持續性;結合休閒和康樂用途,塑造生趣盎然的公共空間;同時成為連接大學城的主要行人及單車走廊。

打造具抗禦力及可持續的未來城市

牛潭尾新發展區內將融合多項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元素,包括採用綠色運輸模式、按盛行風向佈置休憩用地和通風廊、建設綠色社區及藍綠建設等。

城鄉共融

建議保留維祥公祠和前攸潭美小學校舍,並加以活化再利用,既能留下攸潭美村居民的回憶,亦能讓這些建築物重現昔日風采,豐富城市景觀。

新增的公共交通系統、基礎設施和社區設施會為周邊村民/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提升生活質素。建議盡量以低矮的用途作為新發展和周邊鄉郊環境的緩衝,讓城市設計融合調和。以自然為本的方法活化牛潭尾排水道,增加生物多樣性。

公眾參與

政府於2024年11月14日至2025年1月13日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以收集公眾對牛潭尾新發展區發展建議的意見。公眾和持份者的主要意見,以及政府的回應,請見公眾參與報告。

香港

日期:

舉辦地點:

地址:

開放時間:

內地

日期:

舉辦地點:

地址:

開放時間:

日期:

舉辦地點:

地址:

開放時間:

聯絡我們

歡迎提供意見!
電郵地址
電話號碼
+852 3856 3341
+852 3856 5458
傳真號碼
+852 3922 9797
郵寄地址
沙田鄉事會路138號
新城市中央廣場2座
12樓